職場菜鳥如何度過職業倦怠 & 職場自我懷疑?Marketing Science Analyst @Omnicom Media Group

Cathy’s
8 min readOct 29, 2023

--

嗨大家好久不見~希望大家一切都好,前陣子工作比較忙,上星期終於忙了一個段落,想把最近在職場發生、遇到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前情提要:從 2022 年 10 月入職至今一年,從接零散的小任務,到今年 5 月左右開始被交付比較大且複雜的 Project,有一種能力被肯定的感覺,但隨之而來的當然少不了新的挑戰和挫折,大概過去這一兩個月我開始感覺到自己有些倦怠和自我懷疑的聲音出現,可能說是「迷惘」會比較貼切,也開始想方法去改善與克服。以下分享給大家!

這是我在過去一兩個月遇到的狀況:

  1. 不小心犯錯或是遇到不太確定怎麼做的地方,會第一時間懷疑自己的能力
  2. 事情無法在上班時間做完,只好自主加班,導致壓縮到下班後的行程,身心靈上更阿雜
  3. 每天上班提不起勁,只想等待週末的到來
  4. (當然,簽證問題也是一個影響我工作動力蠻大的因素,但在這篇文章就先不討論。)

執行面

遇到不太確定的需求或指令,第一時間問清楚,並主動回報進度

當別人交代給你一個任務時,一定要搞清楚你的下一步具體是要完成什麼、該用「什麼方法」完成、以及有多少時間。我曾經發生一件事:跟主管開完會之後,我下一步要達成 X 目標,我開始用 A 方法著手處理,大概弄了幾個小時,主管在群組問我進度如何,我說大概還要半小時,這時候主管打電話來跟我說,以他的認知,這件事應該不會花超過半小時的時間,當時的我聽到非常詫異。從這件事我們可以討論幾個點:

  1. 在這幾小時內,我一心只想把東西做完,有初步結果可以 report,但主管的角度,他以為是我做完了沒有回報 → 主動回報的重要性
  2. 回報結果時才發現,主管的認知是用花費較少時間、較 High Level 的 B 方法去達成 X 目標,而我用了比較耗時、more granular level 的 A 方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對於 LOE (Level of Efforts)的認知不一樣 → 事先確定 X 目標要包含多少細節
  3. 主管說:「以他的認知,這件事應該不會花超過半小時的時間。」這樣的話雖然不是很恰當,但更凸顯無論有沒有進度 / 結果,都要定期回報,讓主管 keep track of your progress,以避免他自己去做錯誤的假設(以他自己的能力去做假設)→ 主動回報的重要性、事前確定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任務
  4. 如何 double check 自己收到的指令是否正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每次會議結束前,把下一步在大家面前「列下來」並重複確定先後順序,如果執行過程遇到困難、問題,第一時間在群組詢問,群組通常大家不會優先回覆,所以如果超過半小時一小時沒有回覆,我建議直接私訊那個人。

80%、20% 法則,不要一開始就想要樣樣好

我覺得這個原則很多人在講,但我最近這一兩個月才深刻領悟到 80、20 法則在職場上有多重要。在步調快速的代理商,必須先把主管 / 客戶想要看的結果,也就是那 80%,用 20% 的時間完成,剩下還有時間再去把次等重要的剩下 20% 慢慢完成。不要花上 80% 的時間去把 workbook/ppt 弄的很工整,但其實主管想看的只是簡單的數字結果。所以,了解你的觀眾想要知道什麼也很重要。

熟悉 project 內容比「單純練好如何簡報」還重要

當然,這個原則適用在有限時間下

你永遠不可能準備到所有可能被問到的問題,那與其把講稿看熟,不如先把「材料了解透徹」,並試著用自己的話敘述一遍,確定自己不只是在背稿而是已經融會貫通,不是淪於背下所有內容然後在報告時 0 破綻,而是在報告時有「自信地」表達,並適當的補充。因為當你把重心放在準備報告上面,當對方問了一個你沒有準備到的問題,也許你明明知道答案,但當下你就會很慌,而不是相信自己的頭腦,自信地回答。

「主動學習」的重要性

我有一個巴基斯坦同事,他在還沒來美國前就已經有約四年的全職工作經驗,但因為在美國沒有經驗,所以目前跟我一樣做 junior level analyst。跟他工作這一年的時間裡,他對他在做的東西了解得很深入很透徹,也在開會前、還未獲取managers 們的意見前,對 project 已經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之後跟他聊才發現,他願意花下班時間看很多書,增進工作方面的知識,我才恍然大悟。我發現很多人包含我自己在內,開始工作之後就逐漸停止主動學習了,但我認為反而在工作之餘的學習,可以更有目標性也更有效果。

隨時把自己準備好

在疫情後的美國,至今裁員潮都還在嚴重影響求職市場,你隨時不知道明天會不會還擁有這份工作,所以隨時學習、跟上市場動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美國沒有勞基法的職場,不能對於公司有過度信賴和依賴,主動了解職場動態比被大環境所迫被動準備還要重要。

我很建議每週或是每個月可以把自己的履歷拿出來,看看哪邊可以加上東西、哪邊可以修改,藉此提醒自己該增強哪些技能。另外,我也很推薦大家可以寫「工作(雙)週記」,工作忙起來的時候,時間會過得特別快,但千萬不要忘記記錄自己完成了哪些案子、成就;哪邊方面做得好/不好,一方面可以當成自己的學習的參考、一方面在年末的 performance review 時,你也有實質的紀錄可以拿出來跟主管討論。

心態面

培養對於「犯錯」的 mindset

犯錯不全然是負面的,犯錯讓你有機會檢視自己工作不足的地方,僅此而已。這幾個月因為 project 難度提高,我學習速度還沒有完全跟上,讓我對自我產生很多很多的懷疑,甚至覺得我能力不夠勝任這份工作,差點脫口跟主管提也許我還不夠格負責這個 project。

在美國職場,大家大部分都是很公私分明的,上班時間說了你哪裡不太好可以改進,下班之後完全就是另一個人,可以跟你說說笑笑,所以通常犯錯之後,好好思考並寫下來可以如何改善,然後就不要再和自己過不去,因為講白一點「你」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心裡的疙瘩也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人家不會去細數你總共犯了多少錯,大家只會看你「有沒有在錯誤中成長」。

別人是別人,你是你

這邊的「別人」可以套用成任何其他你無法控制的事情,包含合作方不回信、時辰延後、同事情緒等等。「管我屁事,管你屁事。」這句話想一想真的很實在。簡單來說,就是不要為了你不能控制的事情傷心難過,我認為這也是克服職業倦怠最重要的解方。

老實說,根本沒有人比你自己還在乎你,主管的做事風格、情緒管理都不是你的責任,我非常鼓勵如果遇到工作風格你比較難接受的主管,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跟主管提出來,當然要具體且合理(我們組良性 feedback 的風氣還蠻好的,當然你要先觀察一下組內風氣再決定直接提出是不是好選擇)但不要因為主管對你做的事、說的話就否定自己,你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問題在哪。例如,有些主管,事情一多就會變得比較躁,講話開始變得快且直接,但這是「他」需要改善的地方,所以不要拿他的責任變成自己的負擔,要記得跟他開會的時候就是著重在事情本身就好。

「下班生活」也會影響上班時的心情和品質

要如何對於工作保有熱情和節奏,我覺得如何運用「下班時間」也很重要。一週有 24* 7 = 168 小時,工作只佔 8* 5= 40小時,只佔了四分之一,只要你在這四分之一的時間全力以赴,下班之後請放過自己,好好享受其他部分的生活。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下班後,你可以花時間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面,像是去運動、吃好料、放鬆冥想等等,如果是 100% WFH,強烈建議下班之後叫不要待在上班的空間,不要讓身體記憶混淆工作和生活的區域。

相信所有事情都需要時間

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老掉牙,但我最近深刻認知到 Everything takes time, and they will eventually work themselves out. 我猜菜鳥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覺得現在做好多 Manual Work,或是好像只是在幫別人做一小部分的專案,重複性比較高。當你還在 Junior Level 的時候,打穩基本功(硬實力)很重要,再來是你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同時去「學習」主管們或是別人怎麼去切入、分析、報告也很重要,這樣當你基本功都打穩了,軟實力你也學到之後,升職對你來說會是很 smooth 的。

工作的意義,我認為是在工作上學習如何把事情有條理地做好,並讓不了解你在做什麼的人能夠從你的簡報中理解。能運用一些方法讓工作執行起來更順暢、面對工作的心態成長,對改善整體生活品質也有幫助,反之亦然。共勉之!

--

--

Cathy’s

在美國媒體代理商擔任分析師。集樂天與多愁善感於一身的女子。以美國工作、留學經驗分享為主,穿插書摘、電影和心情雜記 - Reach out to me via cathy.cts05@gmail.com